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上半期,契约华工被卖到南北美洲等地,境况凄惨。清廷知悉后,尝试改变这种境况,如: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古巴华工条约》,其中规定,“严禁买卖华工”“清政府在哈瓦那设领事馆,以保护在古巴的中国人”。这体现了
A.西班牙民主制度比较完善B.海外华工利益从此之后得到全面保障
C.华工推动了美洲经济发展D.清政府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华工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
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
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D.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实行以法治国
2021-04-11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政府据《天津条约》中“每十年修改一次”的规定,就税率问题多次向列强提出要求修改,但英、法代表借故迁延,至1901年才允许政订税则,并议定以1897~1899年之价值计算为准。材料表明,清政府
A.外交呈现近代化的趋向
B.不肯沦为洋人的朝廷
C.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D.实现与列强正常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75年,驻法公使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述,“土国(土耳其)公便称中国为天朝,言欧洲及俄、美、日本等邦,皆有天朝公使”,土国甚欲“与中国结好”,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这反映出当时
A.土耳其的舆论宣传左右了清朝政局B.清朝政府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
C.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漠不关心D.清朝政府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019-03-10更新 | 1865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