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同治年间,总理衙门官员志刚出使欧洲期间,有人问及“中国”一词的含义,他解释道:“国由列圣相传中道之国也,而后凡有国者,不得争此‘中’矣。”志刚此番.言论
A.维护了清朝国家主权B.表达了对欧洲列强的不满
C.体现了对传统外交体制的维护D.旨在消除中西政治的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2019-04-25更新 | 13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琥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1943(中美英)三国之宗....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潮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1945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网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雅尔塔秘密协定》

1956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网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固结。我们必须争取网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2017当今世界,各四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咸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围绕“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著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起伏与换算)等。16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两种坐标体系同时出现在一幅地图上。法国的地形图上出现了中国地图上的方里网;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采用了西方地图上的经纬线。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材料二   《海国图志》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乾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对地图编绘技术的贡献,说明16世纪后在中、法地图上同时出现“东西方两种要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地图绘制的特点,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地图发展演变的因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整理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路的正式开辟始于汉朝官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到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丝绸之路开始进入兴盛时期,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路畅通,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到唐安史之乱后,贸易交往受到了阻碍。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分裂割据之时,陆上丝绸之路从鼎盛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直到元朝,有所复兴。

——摘编自周伟洲、丁景泰在《丝绸之路大辞典》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62年到1966年,我国同西方国家谈判成交签约的大小成套设备项目二十余项,合同金额约3亿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项,较之前有显著增加。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西方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变化
C.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D.中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上的美国历史不是起源于1607年詹姆斯敦的建立而是1620年的五月花公约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新英格兰清教徒移民始祖被认为是上帝拣选出来的特殊的选民,他们承担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北美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典范,并最终在上帝的安排下拯救世界。联合起来的共同抗英事业实际上是13个殖民地最早的“共同”的历史,正是在这一“其同”的历史中,诞生了美利坚民族国家。同其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一方面,美国通过美国化运动使移民逐渐融入主流文化,更重要的则是把是否认同普世性的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原则和政治理想作为美国身份的主要标志。厄内斯特·雷南曾言,国家精神的凝聚是由两个要件构成的,其中一项和过去紧密相联,另一项和现在休戚相关。前者是共享丰富传承的历史,后者是今时今日的共识。

材料二   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对本国独特的自我形象和国家身份的认知也可能会影响该国在国际社会中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如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与国家认同对中国国家目标和外交风格的潜在影响就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并使中国外交带有强烈的御侮雪耻的民族主义色彩。作为一个缺乏共同血缘和集体记忆的移民国家,美国国家身份和稳固的国家认同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难以确立,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身份一直模糊不清。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大多数美国人把“自由的捍卫者”作为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性和身份的标志。作为“自由的捍卫者”,美国应该在世界上发挥一种独一无二的作用,即捍卫和促进普世的自由。美国独特的国家认同模式对美国外交、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利弊参半的。

——均摘编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厄内斯特.雷南的观点指出美国国家认同形成的基础,并分析其对外交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外交的特点,并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简析其形成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认识。
2020-06-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模拟(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630—894年间,日本共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后,日本确立了以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

——摘编自王传芹《影响日本历史的两次改革》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御使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清朝驻日公使带13名学生赴日本学习,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各省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著作
1901年掀起官费、私费留学高潮,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秦力山等人在日本创办《国民报》宣传革命
1903年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黄兴、陈天华等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游学译编》《浙江潮》创刊
1905年留日学生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最多。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年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摘编自杨学富《清末留学运动的反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630—894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生留日的特点。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