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体现出务实特色B.体育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主渠道
C.日本与新中国的关系出现重要转机D.国际体育赛事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
2022-11-1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综合检测(二)历史试题
2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中间地带国家都是抗衡美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可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调整了对苏联的外交政策B.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2022-07-06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799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出于处理外交事务的原因,清廷设立了总理衙门,其规制俱仿照军机处,主要官员皆为军机大臣兼任,但在体制上与军机处并无隶属关系。总理衙门设立后,职权不仅仅限于总理各国交涉事务,其所综管之范围,不少是原来六部之职责所在。综合而言,总理大臣的职掌略有:掌管与各国订约,并遵约办事;通商与关税、交聘;定界与海防;传教,等等。凡是沾上一个“洋”字的事务,有关衙门便都推给总理衙门管理,隐然成为具体而微的另一个“洋务内阁”。在处理对外事务上,总理衙门已分了军机处的一部分权力。以晚清时期外交新政等事务之重要,总理衙门实际上成了清政府的另一个中枢机构。因此,总理衙门之设立,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来以部院为结构的官僚体制。

——摘编自郑伦班《军机处与清末中枢机构改革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总理衙门的设立加以阐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20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近代,巴西、古巴等地出现“用工荒”,他们希望从中国招工。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华工出国合法化;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1879年,中国首批驻古巴领事人员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清政府对待出国华工态度的转变,反映的是
A.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B.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
C.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杨帆的《郭嵩焘与中国近代化外交》:(听到郭要赴英)好友李慈铭对他深表同情,“郭侍郎文章学问,世之凤麟。此次出使,真为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不为之叹息。”湘人写下对联讥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其他流言蜚语更是沸沸扬扬。这反映了当时
A.精英阶层在政治上极为保守B.近代外交受到传统观念掣肘
C.统治阶级固守天朝上国思想D.崇洋媚外行径为社会所不容
2022-04-0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䜣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
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
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
D.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0年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为当前全球抗疫合作厘清路径:“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