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修昔底德陷阱”的含义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因此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在当代中国外交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哪一思想有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A.“独行快,众行远"B.“君子和而不同”
C.“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D.“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以外交视角反思中国近代化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就乾隆而言,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特使。乾隆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他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西方国家不肯给清政府平等待遇。……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无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仍然闭关自守,力图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邦交是中国人的大困难……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中国的军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然后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咸丰八年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多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20年后的咸丰末同治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从上述史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5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1861年设置总理衙门,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质的机构
1864年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1874年中国和秘鲁两国在天津正式签署《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条约第四款专门对领事保护作出规定
1876年起先后在新加坡、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设置使馆并派驻使臣
1881年经7个多月艰难谈判,《中俄伊犁条约》签署。曾纪泽争回了伊犁西南境的大片国土

A.传统朝贡体系解体B.外交制度全面转型
C.外交环境有所改善D.近代外交意识渐显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除了语言、文学和思想之外,还在其他诸多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在日常习俗的方面,汉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用筷子进食。由于唐朝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传播,筷子影响到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粗具规模。16世纪欧洲人来到亚洲时,对用筷子进食的方式也曾发出过钦佩的感叹。

18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欧洲人逐渐失去了对亚洲文明和文化的崇敬,特别是筷子习俗的兴趣。在英国外交使节马戛尔尼看来,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优越的、更加文明的,希望中国人效仿。

20世纪,一些中国人对自己国家被蔑称为东亚病夫而耿耿于怀,开始批判反思这种饮食习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多次结核病危机,中西医学专家都将这个疾病迅速蔓延的原因,部分地归咎于中国人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其中一个习惯就是合食制:食物取自同一个碗,筷子将其送进个人的嘴。

——摘编自(美)王晴佳《筷子:饮食与文化》


以“筷子文化”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
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一国之私权”等命题先后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B.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萌发
C.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D.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实现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此后,只要有中外冲突事件,清政府皆敕令地方官府要“严守和约”。这说明(     )
A.晚清外交近代化呈现新旧杂糅特征B.清朝完全丧失了对外关系的灵活性
C.中国传统经世致用观念具有局限性D.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的在华代理人
2021-04-12更新 | 4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浙江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
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
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D.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实行以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A.丝绸之路开始传递东西文明B.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C.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D.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93年,郑观应在谈到万国公法时指出,“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国内士人要理解并接受《万国公法》,就需要完成从把中国视为天下到视为万国之一国的转变。这反映出郑观应
A.注重政治制度变革B.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C.强调中体西用理论D.主张建立法治化国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