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清初的海禁政策以“偷渡者”、“通番者”甚至“海盗”等形象界定出洋谋生的中国人;1893年朝廷颁旨正式废除海禁,给予出洋华民合法的身份,并在对外公文中使用“我国侨民”的概念。这种转变反映了
A.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渐成
C.清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周边外交形势有所缓和
2021-07-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文献记载中“天朝”逐渐向“中国”转变,“中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洋务”逐渐取代“夷务”。此变化折射出当时
A.传统朝贡体制崩溃B.中国外交逐步近代化
C.西方思想广泛传播D.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鉴于中国人觉得,获取美国与法国的善意,将会在日后保护中国免遭他们串通一气之害,或许还能得它们之助抵御进一步的外来侵犯。因此,中国决定同意美国(1844年7月3日,《望厦条约》)和法国(1844年10月24,《黄埔条约》)的签约要求。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A.传统华夷观念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起步
C.国家主权意识淡薄D.朝贡体系趋于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世纪50年代中日关系出现松动,中国政府对日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为:1952年6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贸易协议;1955年春,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等;从1954年秋到1957年夏,中日民间友好往来出现了高潮;1962年,中日签订廖承志一高崎之助中日综合贸易备忘录,开辟了中日半官半民贸易的窗口。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从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型外交B.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中外交往中意识形态影响逐渐淡化D.民间交往为中日建交奠定-定基础
2021-07-11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周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面是关于中国近代一场战争中清政府官员关于议和的情况。这说明
时间情况
光绪二十年八月初奕䜣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
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二日李鸿章建议“惟有拣择洋员之重视可信者,即易得彼中情伪,又无形迹之疑”。
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张荫桓觉得“此行原无把握,为时久暂,自难预定”,于是他提出请美国人科士达为律师。

A.清廷议和寄希望于国际干预B.中国获得列强广泛支持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清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2021-07-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周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继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 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上述史实说明(     )
A.中国积极发展区域外交, 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B.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正从积极参与者变为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C.中国的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75年,“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派遣外交使团前往英国“以修和好,而固邦交”,并决定在英国建立第一个驻外使馆。1877年,郭嵩焘抵达英伦,以公使身份驻节伦敦,一年以后补递国书。这表明清政府
A.仍然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的心理
B.放弃维护传统宗藩体制的努力
C.逐步推行西方的外交行为模式
D.发展健全近代的使节派驻制度
2021-07-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倾倒核废水入海,引起全世界关注。奇怪的是西方媒体集体失声,这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时遭遇西方猛烈谴责完全不同。该现象反映出
A.国家利益主导舆论方向B.意识形态斗争日渐消弭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D.国际环境保护意识淡漠
2021-07-0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2021-07-08更新 | 6853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与周边国家交往过程中,外交发文大多使用诏令、禀谕等。19世纪50年代后,外交行文多使用照会、函、节略、咨、条约、章程等。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秩序B.天朝上国体制全面崩溃
C.努力引进西方政治制度D.被迫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2021-06-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