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便是相对开明的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也会加兽字偏旁(反犬旁居多)。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这类做法很少出现,并且“夷”字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文翻译水平有所提高B.近代汉字的书写逐渐简化
C.传统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中西语言交流呈下降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执行不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也不建立战略关系的外交政策。这一调整
A.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促进了国内的现代化建设
C.表明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缘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思想(如图),并解释说:三环并存,我们处于三环的连接点上。这一外交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冷战背景下欧洲地位降低
C.新兴民族国家崛起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022-09-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为适应列强要求,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衙门独立于六部之外,是一个专门办理涉外事务的新式行政机构。官员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指派兼任。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这反映了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外交近代转型的趋势D.专制集权遭到了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图示,这
A.说明地方外交权一直在扩大B.避免了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
C.推动了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D.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关于派遣驻外使节的部分主张。这表明当时中国
人物观点
奕䜣“既履彼土,相处切近,闻见必真,其可以得彼国之动静,杜使臣之蒙蔽""该国政令之得失,形势之强弱,亦可洞悉端倪,以凭筹策”
左宗棠外国于中国山川,政事、土俗、人情靡不留心咨考,而我顾茫然;驻京公使恣意横行而我不能加以诘责。正赖遗使一节以洞各国之情面戢公使之专横
郑观应今中国与外洋通商立约,和谊日敦,设无使臣联络,彼此之情终虞隔阂
薛福成夫总理衙门所特为耳目、为手足、为心胸者,莫若使臣

A.朝野一致赞同派遣驻外使节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步加深
C.对外交往的近代化趋势增强D.“天朝上国”的观念全面崩溃
2022-05-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所依赖的外交决策机构在中央主要是军机处,外交决策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奏折朱批”,也出现了钦差大臣协理“华夷”事务和地方督抚参与外交决策的现象。这反映出,此时的清政府
A.外交呈现近代化的趋势B.地方势力开始崛起
C.汉族地主势力逐步壮大D.传统外交受到冲击
2021-02-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