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1954年定期航线达到8条、经营的航线距离近13000公里。在此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各国代表团以及有些国家的社会及政治活动家,都利用了该公司的航空运输工具。该民航公司(     
①体现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②建立了较完备的全国航空网络布局
③带来了对外建交的新高潮             ④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幻想利用日本“以东制西”,提出联日主张。80年代开始转向“联俄制日”。19世纪末,作为保全中国主权和防止日俄未来图谋,开始采取“联美英制俄日”的政策。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国近代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李鸿章坚持自强求富的施政纲领D.统治集团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784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某一条约附件中规定:三、每值使臣呈递敕书或国书时,大皇帝必遣加用黄袢如亲王所乘之绿轿到馆,将使臣迎入大内,礼成后,仍一体送回,来往之时,必派兵队前往使馆迎送。……五、使臣所递敕书或国书,皇帝必亲手接收。上述规定表明
A.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屈辱的地位B.列强通过武力监督方式控制清政府
C.晚清政府外交礼仪被迫与国际接轨D.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2022-04-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6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81年,李鸿章奏言: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议,又未谙西洋通例,受损颇多……按照各国约章酌量变通,冀可收回权利。由此可见,李鸿章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C.对西方的了解上升到制度层面D.设法为其卖国的行径辩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建交国
亚洲老挝
非洲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古巴
欧洲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