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外交使节制度的概况(部分)。据此可知,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时间过程
1866年英国人赫德回欧洲休假,清政府派斌椿代表团随赫德同往
1867年清政府正式派美国人蒲安臣充当“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清政府派礼部郎中孙家谷等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1875年清政府谕旨候补侍郎郭嵩焘出使英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到1894年,清政府向外派使的国家有12个
1876年总理衙门制定了第一个《出使章程》,确定了外交官的驻使年限、权限等
A.严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政治干预B.使清政府摆脱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
C.有利于中国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D.表明清政府寻求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022-08-2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2 . 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1954年定期航线达到8条、经营的航线距离近13000公里。在此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各国代表团以及有些国家的社会及政治活动家,都利用了该公司的航空运输工具。该民航公司(     
①体现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②建立了较完备的全国航空网络布局
③带来了对外建交的新高潮             ④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80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世纪90年代后,“外交”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接受和流行的一个词语。期间,频频见诸各文献可与“外交”置换的是“交际”和“交涉”。后者则主要是晚清的一个流行词,举凡通商、边务、签约、遣使乃至礼制的更张,皆属“交涉”范畴。这一现象
A.开启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先河B.表明清政府放弃朝贡外交
C.显现了晚清外交与国际接轨D.旨在摆脱不平等条约体系
2022-06-03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北宋建立后,朝廷赋予日本入宋僧仅次于正式使节的待遇和地位:诏命其入朝觐见皇帝,赐予宋朝编纂的《大藏经》和新译经典,赐紫衣、大师号以及由官方护佑巡礼五台山等。据此可知,北宋
A.强化中日间宗藩关系B.旨在推动佛教在日本的发展
C.具有开放的社会风气D.呈现多样化的对外交往形式
2022-05-08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87年1月,曾出使英、法、俄的外交大臣曾纪泽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认为中国行将就木的观点,指出外来的侵略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的“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预言中国将会和平地站起来,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表达了改善不平等条约和保护海外华侨的愿景。这说明曾纪泽意在
A.阐明中国外交原则B.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C.推动中国和平崛起D.承认对外条约有效
2022-04-1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6年初,中国启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由外交部长站台,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推介,向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工商界代表和中外媒体讲述各省区的故事。目前,外交部已经为中西部为主的11个省区市举办了推介活动。该活动旨在(     
A.推动民间外交主导对外交往B.统一各省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C.开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D.深层次全方位打造中国形象
2022-03-21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9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8次组卷 | 17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24明至清中叶的经济-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9年,北洋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希望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撤销领事裁判权等七项要求,但无功而返;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列强在《九国公约》中明确宣示:“各国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这一变化体现了
A.五四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B.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C.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D.国民革命发生具有必然性
2022-03-05更新 | 4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练对外交往-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