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9年,北洋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希望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撤销领事裁判权等七项要求,但无功而返;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列强在《九国公约》中明确宣示:“各国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这一变化体现了
A.五四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B.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C.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D.国民革命发生具有必然性
2022-03-05更新 | 44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4年,针对日本出兵侵犯台湾的野蛮行径,《申报》刊登了一份评论。论者指出,“为今待日本之计,有三策:以理相拒,不容假道,上策也;拒之不得,则系有意害我边疆,按国公法,便可交战,此中策也;彼既轻视于我,犯我边疆,我亦伐其国土,此下策也。”该评论反映出
A.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中日关系发生根本逆转D.大众传媒左右政府决策
2022-02-24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向朝廷提出改革科举,“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者”,获得允准。1903年殿试,清廷将外交、公法等作为策试内容。这表明
A.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B.废除科举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清朝官员彻底摒弃华夷观念D.学习国际公法成为全社会共识
2022-02-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三艺术班开学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不如世界各国文化优秀B.大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的影响
C.世界文化从未与中华文化交流过D.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81年,李鸿章奏言: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议,又未谙西洋通例,受损颇多……按照各国约章酌量变通,冀可收回权利。由此可见,李鸿章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C.对西方的了解上升到制度层面D.设法为其卖国的行径辩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应俄国要求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即将出使俄国。其他西方列强听到此信息后,纷纷来电邀请李鸿章先赴西欧和中欧。西方列强纷纷邀请李鸿章到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想借机扩大在华的权益
B.想增强与中国的联系,与中国共谋发展
C.西方列强仰慕中国文化
D.想与中国建交,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建交国
亚洲老挝
非洲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古巴
欧洲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
C.熟悉外事交往的流程D.已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