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2021-12-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20年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为当前全球抗疫合作厘清路径:“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5年,“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派遣外交使团前往英国“以修和好,而固邦交”,并决定在英国建立第一个驻外使馆。1877年,郭嵩焘抵达英伦,以公使身份驻节伦敦,一年以后补递国书。这表明清政府
A.仍然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的心理
B.放弃维护传统宗藩体制的努力
C.逐步推行西方的外交行为模式
D.发展健全近代的使节派驻制度
2021-07-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广州十三行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起,清朝规定通商口岸只限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又为公行所垄断。公行不但负责输入货物的评价及买卖,而且成为清政府与外商的传递机关。凡货物的纳税、报关,均须由它经手;外商向中国政府陈诉,亦须由它代呈,否则,清政府不予受理。清政府对于外人的生活行动,也责令公行监督。于是,公行成为一种特殊机关,它既具有商业的职能,又具有政治、外交的职能。

——摘编自朱杰勤、黄邦和《中外关系史辞典》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以1861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这一机构总揽外交(对外交涉:如教案、出使之类)以及同外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制造、矿物、交通、海防、边务等各方面大权。在此之前中国以礼部和理藩院为主,分别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这种机构体现了天朝体制居中驭外的命意,本身就以上国与夷狄之间不平等为前提。但是,新来的外国人用大炮两次向中国说明,他们不是贡使。于是中外交往的机构不得不因此而改变。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于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广州十三行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广州十三行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变化所体现的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8年,在天津的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B.近代外交逐渐展开
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天朝上国”观念已根除
2021-01-06更新 | 1036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82年,在日本、美国、英国相继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条约后,朝鲜开始谋求改变其中国“附属国”的地位,向清廷提出派遣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对此,清廷断快拒绝,继续延续双方的旧有关系。朝鲜政府的这种做法
A.开始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B.说明列强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外交
C.证明旧有宗藩外交已不合时宜D.体现其追随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