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家国同构”观念是古代主流文化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礼记·祭统》载:“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孔子也说:“孝慈则忠。”《孝经》更是直接移忠于孝:“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孟子也说:“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编自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新婚姻家庭道德观已开始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它仍然控制着婚姻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仍然是人们判断、评价新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2019-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流动,揭示出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社会流动具有适度封闭性特点,它既严格限制垂直流动在任何阶级、阶层间自由发生,又保证一定范围内的上升性流动。在“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的等级观念的作用下,平民做出向士绅阶层流动的努力。20世纪初,随着晚清末年社会的剧变,结构性社会流动加剧,传统的身份等级结构向近代职业功能结构转向,导致士绅阶层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动。士绅阶层大规模流向其他阶层,而自身却丧失了引流的力量;由于“功名”身份的失落,士绅与其他阶层的社会对流情况也不复存在,最终促使整个士绅阶层开始走向消亡。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清(上)》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新社会阶层”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被媒体冠以“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的“新社会群体”也不断涌现。2016年,全国新社会阶层与群体有5000多万人,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增强。

——据李培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涌现的时代背景,说明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0-08-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