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2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如何?今法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出
A.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B.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
C.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
A.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B.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C.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D.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
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
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
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2020-07-08更新 | 7153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吕氏乡约》的宗旨在于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要求乡民按照“长幼有序”原则遵守相关礼仪规定,列举了酗酒、赌博、斗殴、失信、造谣等不良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吕氏乡约》规定“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乡约乃私人之自由组织而非地方之自治政府。且所约四事,偏重道德。经济教育诸要务,均在合作范围之外。衡以近代之标准,实非完备之自治。”

——选编自侯少龙《传统乡约与古代乡村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治安问题,除了依靠保甲制度监督外,主要是依靠作为州县官助手的衙役来维系。地方官可以雇佣比编制多得多的“白役”以供驱使,“白役”事权重叠,以维持治安为主的街役常被交予催收钱粮等杂务。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末警制改革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

——摘编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传统乡约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警察制度相对于传统衙役的特点,并简析清末警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2019-12-04更新 | 1053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肇庆市德庆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

       由于通商口岸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清统治阶层内部有一部分官员,一方面出于趋利避害的目的,另一方面借以杜绝列强增开更多条约口岸的要求,“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权,振兴实业”,提出将一些重要的商贸城市自行主动宣布开埠通商。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举措的实施。1898年4月,总理衙门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同年8月,清廷颁发“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1905年为抵御沙俄的渗透,全面开放东北。据统计,清末中国自开商埠36个。民国时期又主动开设22个,到1924年中国自开商埠达到52个之多。在近代中国主权已经大量丧失的情况下,自开商埠虽然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自行控制和管理,但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决策,半封闭的中国国门终于由中国人自己打开。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自开商埠的原因
(2)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自开商埠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据此可以推知
A.清政府酝酿实行政治改革
B.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政体
C.证明当时沙俄与清政府同等落后
D.直接导致了俄国“二月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出身
第一级分科大学(含通儒院)进士
第二级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举人
第三级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高等小学堂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019-05-19更新 | 3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D.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