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8年清政府开始仿西方民法典编修《大清民律草案》,至1910年正式脱稿完成。由于礼部以及礼教派人士“认为民律草案内容丧失亲权太甚,以维护民情风俗为由,将力争之。”从而陷入“礼法之争”。直至清朝覆亡,该律也未能核定颁布。这反映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力量薄弱B.近代化进程艰难
C.闭关锁国思想严重D.半殖民化更严重
2022-04-22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6年,张之洞主持赎回粤汉路权后,粤总商会认股180余万股,随后认股者源源不断,完成了粤汉铁路的商办。这说明该地区
A.成为了列强侵华的重心B.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快D.走出华夷之辨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A.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C.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D.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2021-04-22更新 | 50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