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这揭示出清末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
C.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D.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为1907年清政府制定的一份章程内容。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封建统治遭受严重危机B.卖官鬻爵导致政治腐败
C.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实业救国”成效巨大
2022-04-01更新 | 36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到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328个;云南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944个;贵州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182个;新疆设有学堂及教育处所462个。此举意在
A.突破华夷之辨局限B.缓解朝廷统治危机
C.解决边境忧患问题D.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科举制废除后,清政府在新政中设课吏馆训练、考核候补官员,但各省课吏馆“往往有屡列优等,依然未得一差,未委一缺者”,如江苏课吏馆“凡季课前列人员,三月之中不过一二人能邀差委,其余徒列前茅”。有论者认为,“夤缘请托之风,各督抚终不肯绝也”。这反映出清末
A.人才选拔制度的异化B.新式教育遭到传统势力抵制
C.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D.政治变革影响近代教育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1年光绪皇帝发布诏书,令各省办学堂。江苏如皋县沙元炳随即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1903年创办了公立如皋师范学堂,随后,多地都出现了学堂。这说明
A.科举废除推动教育改革B.教育救国理念由此产生
C.新式教育体系完全建立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022-03-11更新 | 49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A.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8 . 1904年清政府商部奏称:“各国群趋争利,而华商势涣力微“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角胜,驯至富强。而揆厥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故今日当务之急,非设立商会不为功"。这表明,晚清
A.商部提出切实可行的国家发展战略
B.部分官员认识到商会的重要性
C.商会的联动机制具有了政治化倾向
D.政府的商业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2022-02-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907年《星期画报》刊登的《压榨机》,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左侧文字为:外国有种器械,
名为压榨机。专用它压取果
品的汁浆。现在某国政府花
费了很多银钱把这种器械买
到手,可不用它压果品。借
它的压力好取小民的脂膏,
倒也很便利。但只一样,这
器械的行情也因此大涨起来,
外人肥了,小民瘦了。

A.清政府利用西方技术盘剥人民B.从侧面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列强利用技术优势来压迫中国D.新政时期中国的阶级矛盾尖锐
2022-02-2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随着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从财政、司法、军事和人事等方面严重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导致地方督抚要求速开国会、速设责任内阁。同时“至局所分设,委绅充任",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为维护地方利益,更是激起地方士绅的反对。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这些措施
A.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文化运动B.促进了地方政府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C.助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D.表明中国存在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