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晚清时期,法政学堂的学校数、学生数在全国各类专门学堂及高校中居绝对优势。1909年全国法政学堂达47所,学生12282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清政府对法制建设的重视B.适应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
C.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影响D.晚清救亡图存运动的结果
2023-03-02更新 | 403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随着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从财政、司法、军事和人事等方面严重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导致地方督抚要求速开国会、速设责任内阁。同时“至局所分设,委绅充任",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为维护地方利益,更是激起地方士绅的反对。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这些措施
A.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文化运动B.促进了地方政府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C.助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D.表明中国存在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06年,清政府学部出台《强迫教育章程》规定,全国各地必须广设劝学所;各省城须设蒙学100处,各府州县设40处,村设1处;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否则“罪其父兄”。各地以学堂之多少作为劝学官员的功过标准;不认真办理的官员,查实议处。据此可知,该章程
A.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B.意在加强对教育的全面控制
C.改变了奖惩官员的评价标准D.为实施“新政”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初步仿行了“利君"“利民”而独“不利百官”之君主立宪政体,还动用政府资源以“开民智”的形式对民众进行宪政、自治及行使民主权力等系统训练,进而达到制衡官僚集团的目的。清政府此举
A.维护了清王朗摇摇欲坠的统治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
C.本质上仍是中体西用思想延续D.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戴鞍钢在《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中讲到: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地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湖北新军在黄陂募兵,招募的96人中有12个监生,24个秀才;各地新军将领也多由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官派留学生充任。由此可知
A.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新式教育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新军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7年,清廷外务部根据刘式训上奏的《变通出使事宜章程》做了制度调整:一是将出使大臣变为实官;二是让具有驻外经验并精通外语的人充任出使大臣;三是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这一调整
A.揭开清朝近代外交的序幕B.增强了国民外交自主意识
C.体现了清廷的现代化倾向D.有效遏制了革命形势发展
2021-09-03更新 | 725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021-09-03更新 | 6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阜阳第一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就其内容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来说,它并没有完全失败,原因有二:一则它的许多内容在民国的历史上得以继续;二则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与辛亥革命的方向,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是并行不悖的。它
A.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没有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9年清政府接到参与海牙保和会邀请时,对是否与会有所顾虑,知悉中国是否入约有自由决定权后,“即派杨儒届时赴会”。1907年在第二次保和会议订公约期间,中国代表向大会声明“中国有不置可否之权”,亦“有随时陈议或请改之权”。这说明晚清政府
A.开始融入到近代国际社会B.完全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对外独立意识D.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