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C.专制色彩依然浓厚
D.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
2019-01-30更新 | 1593次组卷 | 28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
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
A.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
B.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
C.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
D.制度变革成为晚清政府的迫切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在《实行宪政谕》中说:“促行新治,而官绅或藉为网利之图;更改旧制,而权豪或祗为自便之计。……驯致怨积于下而朕不知,祸迫于前而朕不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导致清末立宪失败
B.清末立宪削弱了皇帝权力
C.清末立宪导致了官吏的腐败
D.清末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3次组卷 | 86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16-11-27更新 | 2245次组卷 | 32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