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05次组卷 | 6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1年清末新政实施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多,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形成留日高峰。1909年美国拿出庚子赔款的一部分,支持清政府发展留美教育,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又开始转向美国。清末留学潮的兴起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
C.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2年以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商务公所等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要求凡属商务繁盛地区,皆宜成立商务总会。此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将原来的商务公所改为商会,其他地方的商会也纷纷建立。商会的出现
A.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B.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D.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宪政架构也继承了普鲁士原有的“宪政”精神,统治阶级积极“防御”的特点更加明显……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按照联邦国家立法机构的模式建立两院制议会。然而,这些所谓的立法机构都是君主和贵族阶级掌控下的一个宪法门面。第一,联邦议会体现的只是一种君主权力。联邦议会中的代表都是各邦君主的代言人。第二,由25岁以上男性公民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具备了一个真正的立法机构的所有特征,而事实上它的权力极其有限。它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它对任命宰相、组织政府等都没有影响,因此不存在对它负责的政府。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赴欧、美、日考察政治。他们归国之后,极力向最高统治者讲明德国政体的模式与好处,而慈禧也几次召开廷臣会议讨论他们的报告和方案,最终以德日为模本的《钦定宪法大纲》出炉。该宪法表面上照抄《日本帝国宪法》,实则全搬德国《普鲁士宪法》。因为1889年日本出台的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共76条,其中46条条文搬用了《普鲁士宪法》,只有3条条文是日本独创的。所以,中国并非就学日本法而学日本法,相反是把学日本法作为学习和引进“欧法”特别是德国法的一个中介途径。正如考察大臣戴鸿慈所揭示的那样:“中国近多歆羡日本之强,而不溯始穷原正当以德国为镜。”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政治考察团主张学习德日宪政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宪政的认识。
2022-04-10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政府和立宪派革命派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5年广州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五大臣考察宪政;立宪派起草立宪奏章;与革命派论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立宪派论战
1906年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与革命派论战1906年萍洲醴起义,与立宪派论战
1907年立宪派发起国会会请愿运动,与革命派论战1907年镇南关起义,与立宪派论战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帝后去世1908年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09年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1年“皇族内阁”出笼,部分立宪派觉醒1911年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钢》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政治派别主要活动简表。从表中提取各派政治活动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19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
A.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B.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
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8年《知新报》发表的有关天津机器制造局的报道中说:“今其制造,略有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铜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有意重振军事力量B.民营企业受到严重排挤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流思想D.官督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政治参与的方式调整的相似之处。
2022-03-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所示为选取于光绪末年上海时事画刊中的一则图画新闻。


附录:《研究炮学》

北洋讲武堂(新式陆军军官学堂)学员,皆由各镇官长内,择其程度较高者,调堂肄业,以期深造。该堂监督以各国新式快炮、一切机关,非素日启闭精熟,临(战)时必致延误,乃禀准直督(直隶总督)调陆军(第)二镇纵队一队,随带快炮六尊到堂.由洋教习指示开放各法,以备各学员实地研究之用。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末的新式学堂选官模式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提取信息简明,看法表述成文、持论有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