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3年,袁世凯选派周学熙等道、府官员参加了在大阪举办的日本劝业博览会。周学熙感叹道,“今日本通国无一人不需洋货,而无一洋货非出自本国仿造者。”回国后,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业学堂、实习工场、官纸厂等机构。这些做法(     
A.推动了西方工厂制度的引进B.体现了当时政府的自救意图
C.使北方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心D.目的是抵制日货和发展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化之东渡,以唐代为最盛。除派遣使臣外,更益以留学生与学问僧,以为文化上之直接移植者。……留学生在唐既久,因受唐人同化,其衣食住等皆与唐人相同,并信仰其宗教,学习其文化制度,一旦离唐归国,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唐之文物制度传日本矣。”

——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

材料二   留学生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逐步深化而迅速发展并走向高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讲,留学生又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改良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留学生都是“弄潮儿”。

——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   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唐文化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四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并于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清政府的上述做法意在
A.抵制西方列强侵略B.顺应时代潮流C.激发民众参政热情D.挽救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咨议局主要活动为由督抚召集会议,并提交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和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各种议案。这表明咨议局的设立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
B.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C.实现由专制统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型
D.是议会政治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8年清政府开始仿西方民法典编修《大清民律草案》,至1910年正式脱稿完成。由于礼部以及礼教派人士“认为民律草案内容丧失亲权太甚,以维护民情风俗为由,将力争之。”从而陷入“礼法之争”。直至清朝覆亡,该律也未能核定颁布。这反映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力量薄弱B.近代化进程艰难
C.闭关锁国思想严重D.半殖民化更严重
2022-04-22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0年,立宪派掀起三次规模巨大的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均未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B.缓和了矛盾,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立宪派离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客观上启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觉悟
10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