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6年,清政府设大理院,专掌审判。此后三年,各地审检厅有所设立,但数量很少,全国新式司法官群体规模为数百人,他们多是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候补候选佐杂人员,这些人经速成“学习”改造而来,“熟谙新旧法律及于审判事理确有经验”。这反映出
A.制度变革促进士人身份转型
B.晚清政府决意推进政治近代化
C.变法图强仍是当时时代潮流
D.机构改革解决了人员待岗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3次组卷 | 8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2016-12-13更新 | 598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1901年起,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大量涌现。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1902年在校学生数仅6912人,1909年达到1639641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不少人远涉重洋出国留学。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这说明
A.政局混乱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B.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C.晚清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新式教育D.晚清新式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16-11-27更新 | 2245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