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化,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在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8月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并且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2022-03-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转变,为近代科技体制化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詹天佑等人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学报》;留美科学家任鸿隽等创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1915年,中华医学会也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同时,各种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丁文江创设的国立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立的生物研究所等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民大飞机C919、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并且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科技发展的作用。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发展科技的启示。
3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 7% 6.3% 5.3% 2%
科学 1.8% 4.6% 7% 5.1%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B.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C.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暗的中世纪在15世纪中叶戛然而止,而中世纪与近代最大的分别就在于科学地位的变更。中世纪后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重新恢复活カ,随着战争与商业贸易的兴起,欧洲民众开始打破桎梏,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手工业工场的兴起,而手工业的兴盛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也促使欧洲的新贵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新航路”运动,更重要的是,商品经济打破了原来地主对财富的垄断,新的资产阶级新贵开始登上历史台。他们是新技术、新科技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二1960年代开始,西方科学书在中国大量翻译出。广学会,京师同文馆是当时重要的出版机枃,广学会例重家教、经学,京师同丈馆多重外文、历史,但都块乏价值较高的科学译著,教士约輪、傅兰也是料传输者,由于语言差异及目的不同,国而准确性与严谨性不足,影响有限,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中,容宏、詹天佑等留学生群体异常重视西方学技术的引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系统与全面。此外,社会各界创办的各村新式书院,并在书院中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展示大量科技书籍和仅器。社会中各团体、协会,各种科学杂志都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三 不管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还是新文化运动,政治理论无不深深打下了近代科学的烙印。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首开风气,科举制度逊渐被打破。造就专业新型人才成为社会需要,创办新型教有机构成为历史必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引进,报刊杂志广泛发行,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在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传播中,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社会阶层不再像传统士、农、工、商那样一目了然。学习西方技术迳渐从被动变为主劬,从自发变为自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最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摘编自王、周有平《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背景与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人对待科学技术的看法折射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的保守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中国数千年来,未尝用轮船、机器,而一朝恢一朝之土宇,一代拓一代之版章”。采用西方的机器还会导致风俗人心大变,如果“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摘编自尹晶晶《洋务运动时期两种科技观的解读》

材料二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和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便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归纳保守派对西方科技的认识。结合所学,概述这些认识折射的时代特征。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思想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时间

盘尼西林发明及应用

盘尼西林的价值

1928年

英国科学家佛莱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 盘尼西林被认为是二战时期26项技术革新中最重要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

1943年

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

1944年

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中防处研制出第一批国产青霉素,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2001年

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

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