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前提-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粮食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的规模。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在1700年,1个农业劳动力只能养活1.7个人,在1800年则能养活2.5个人,即增加了47%。同时,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发展使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可能,大批量粮食和肉类的进口成为了现实。食物供应的增加减少了英国的饥荒之虞,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除了“量”外,工业革命的发展还在“质”上影响人口的增长,它逐步改善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减轻了疾病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当然,在降低人口死亡率方面,更突出的是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大批医院和诊疗所相继建立;助产科成了医学的专门分支;细菌学的成就有助于控制和隔断一些传染性疾病(例如曾经危害极深的鼠疫已受到控制)。基于此类种种因素,英国的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长,从1700年的510万人,快速增长到了1800年的920万人。

——摘编自陈桂凝《试论工业化时期英国的人口增长》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公报显示的数据可知,195363024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国成立时估计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多出一亿多。这一数字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舆论界的哗然,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远比二三十年代更为强烈,因为这当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人民大众的声音。政务院在19538月要求卫生部推行帮助群众节育的运动。19552月,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同年31日,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

——摘编自李文《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流动无疑包括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两部分。明朝人江盈科对纵向流动总结了一条变化规律,其向上的流动规律:贫穷之家→温饱之家→文墨之家→瞽缨之家→富贵之家;其向下的流动规律:富贵之家→歌舞之家→鬻贷之家→贫穷之家……明代社会的横向流动,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分化和等级制度的解体上。自明代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分化……传统“四民”中的农,由于“不乐其生”的原因,开始寻求两条新的出路:富者趋末经商,贫者货产僦(租赁)庸。其次,人口的横向流动,广泛的移民层的存在,则是明代社会横向流动的另一标志。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据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流动与国家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5月,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一: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现代移民]

材料一   隋唐以前中国人向外国移民也是有的,但是规模很小,是偶然的,没有在海外形成华人社群。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移民逐渐增多,汇成巨流,首先在东南亚初步形成有规模的海外华人社群。在当时的柬埔寨,“番杀害唐人,即以番法偿死,如唐人杀番致死,即罚重金,如无金,即卖身取金赎。”明中期以后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清中期以前的千百年间,中国移民几乎仅限于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朝鲜,俄国、中亚、印度和东非也有极少的华人,此外的广大世界并没有华人的踪影。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颁诏将海外华人召回或是行文至东南亚各朝贡国,要求押解华侨归国。乾隆五年,在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城,荷兰殖民者杀害华侨近万。而乾隆皇帝却说:“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护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放宽华工出洋的限制,但同时要求地方大吏应与外国使节“会订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从这一年开始,清政府才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也是大清子民,需要庇护,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的法理的立场来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经历了数次大规模内外战争,为了筹措经费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在此时,华侨为了得到大清朝的承认和护佑,个个慷慨解囊,清政府发现海外华侨的捐款和汇款简直就是一座大金矿。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至明中期中国海外移民大增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对海外侨民政策的变化,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3.27亿1.70亿0.60亿18.35%一35.29%
7002.07亿0.58亿27.05%
11003.20亿3.01亿1.00亿31.25%一33.22%
14003.74亿3.50亿0.75亿20.05%一21.43%
16005.79亿5.45亿2.00亿34.54%—36.70%
17006.79亿6.10亿1.50亿22.09%一24.59%
180011.24亿8.14亿3.40亿30.25%一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率比较(单位:年均复合增长率‰)

国家或地区1~.15001500~17001700~1850
中国0.040.150.73
西欧0.060.180.47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阅读图表,从中提取中外历史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2022-07-02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37次组卷 | 1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联盟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是为民屯。同年秋天,杨应琚从甘肃省安西、肃州、高台等处共招募贫民四百户,携券前赴乌鲁木齐屯种。1762年,杨应琚又从张掖、山丹、东乐等县招民二百户、男妇大小七百八十余口。移居的民户,都由政府提供车辆,派专人护送到乌鲁木齐。1764年,甘肃大旱,乾隆再次提出移民乌鲁木齐,杨应琚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雾八户前往。1765年,杨应琚又于肃州招民八百户、高台县四百户,“现饬道员,在瑚图毕、宁边城、昌吉等处,查明余地,给与车辆口粮,送往安插。”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二   美国独立前,东部的贫民、冒险者和商人等不顾英王禁令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向西推移。从1769年来自西弗吉尼亚的移民在瓦陶加河畔建立一个小村落开始,到1775年已有数千移民在这一带定居下来。1783年,在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居民已达25000人。1790年,美国总人口为400万人,但在18211850年间,迁移到西部的人口数就达400万。早期的移民西进之后,农场主、资本家、医生、律师、教师、牧师和各种技工等也接踵而至。小的村庄逐渐发展成城镇,开始组成地方自治组织。进而按照国会通过的法令,在西部组织起州政府。到1868年,西部先后建立起17个新州。1890年,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开发的土地面积达800万平方公里。随着领土西扩,美国人不断向西迁移,形成了西进运动中的人口洪流。西部地区愈益成为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摘编自王洪慈《美国西进运动及其西部开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内地民众向乌鲁木齐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内地民众向乌鲁木齐移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