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长期推行移民政策,他们秉持“中国为中心”“以农为本”的观念,鼓励甚至强制百姓安土重迁,鄙视并反对百姓移居外国成为异族。秦始皇将“罪人及六国故君、贵族大姓迁于西北”;汉高祖曾徙“诸侯子十万余口于关中”以充实统治中心;武帝时对西北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魏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西北及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黄河流域;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仍不断地向南方迁移,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两宋时,少数民族移居宋境,亦有不少汉人被掳掠至少数民族地区;元朝时,大批来自西域和东欧的人民随东归的蒙古大军迁居中国,内地汉人被大量迁往边疆。明朝时,南方人口日益密集,更多的人向山区迁移。

——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

材料二   1607年,首批英裔移民来到弗吉尼亚。之后,荷兰移民建立纽约,法国人、德意志人亦纷纷涌入。1820—1860年大约有500万人移民美国,他们在新大陆定居、开垦、拓荒、建设,政府为招揽更多的移民大力宣传“在这里人人都有工作和面包,天天都有太阳照”。这一时期,美国西部农业发展迅速,大批移民西迁。1860—1920年美国迎来移民的第二次高潮,约有3000多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有来自自然条件恶劣的南欧地区的人们,有来自深受沙俄、奥匈帝国压迫的中东欧移民。海量移民的迁入,促使一个真正统一的全国市场形成,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

——摘编自齐世荣《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近代美国在人口移民上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后,各省开往东北三者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这种情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这是人们为了躲战乱而开始流往战争后方内地的无奈之举,但这说明当时移民潮的汹涌与狂热。这种大型农村人口流动致使东北等边疆土地得到开垦,工商业得以发展,社会资源被广泛利用。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通商口岸开放和商品输出的辐射,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而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城市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路沿地区,这促使了关内外大规模区域性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运动的加速。

——摘编自徐德莉く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庞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强烈。千万人以上规模的就有三次,即: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1968年至1980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

——摘编自杨黎源《建国后三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动机制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路径,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人口流动的启示。
2021-04-2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