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人口迁移】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从初期的几百万到上千万乃至过亿。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高达2.47亿。人口流动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也不断增加,如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46%来自城镇。80年代,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90年代后,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上升。2000年~2010年期间太原、武汉、西安、郑州、合肥等中西部城市省内流动规模和比重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80年代流动人口中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90年代,初中学历占比上升为第一。2010年以来,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

——摘编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任一时间段,概括其迁移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1-07-0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汉代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人口数量增减的规律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战乱之中,瘟疫流行,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加上饥馑频仍,大早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不但造成了四川经济文化惊人的萧条,给四川居民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且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是中央政府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同时四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必争、必守之地。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揭幕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长达1个世纪。移民入川的人口,据统计,仅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四川总人口为基数,直接入川的移民就达100多万人,大大超过了四川的土著人口。

——摘编自赖悦《清代移民与四川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宣布愿做美国公民的人,只需交纳10美元手续费就可获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在开发西部中,美国首先大力发展铁路,先后修成5条平行的东西大干线和若干南北干线。到1890年,美国已拥有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线将全美各州的主要城市乡村联结起来。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的征税就高于南部、西部和山地诸州等经济落后地区,为鼓励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联邦政府还实行灵活的金融,援助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首先投向教育和培训事业,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拨给欠发达地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开发的管理工作,先后成立了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等专门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这些法律使落后地区的援助和开发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张深溪《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大规模移民实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开发西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以后欧洲白人继续移入,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后来形成了布尔人,即今天南非的阿非利堪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新航路开辟时期,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大洋洲、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族群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021-11-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推行的政治经济措施,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证。统治者为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措施;生产力的大发展和高产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以及清前中期既无内敌又无外患的空前政治一统与社会的稳定和平,这一切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高峰。然而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剩余人口,与土地的有限承载力形成尖锐的矛盾。土地的有限承载力伴随着农业发展的“内卷化”现象,农业人口呈现出极度贫困化,致使一向安土重迁的农民为了生存而被迫走向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迁移之路。

——据陈辉《鸦片战争前清朝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探讨》整理

材料二 1923年之后几年各省开往东北三省的移民人数几乎是逐年增加,这种情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也还有过回升趋势,这完全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开始流往战争后方的内地,这仍然足以说明当时移民潮的汹涌与狂热。这种大型农村人口流动致使东北等边疆土地得到开垦,工商业得以发展,社会资源被广泛利用。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通商口岸开放,商品与资本输出的辐射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而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城市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地区,这促使了关内外大规模区域性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运动的加速。

——据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乾盛世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路径,并作简要评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圳地区的移民共同塑造了深圳的文化精神。“深圳文化”就是人们头脑中的“深圳人”的形象和独特的“深圳人格”。深圳地区的文化按其地理位置而言,本应属于岭南文化,但在深圳,通用语言不是广东白话、客家话或潮汕话,而是内地的官方语言一普通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在深圳都能看到。这表明,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文化具有浓厚、典型的移民色彩。深圳移民文化精神或深圳人格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浓厚的商业意识,开拓创新和务实竞争的精神,生活与工作中对时间的重视及工作的高效率、重创造、讲享受的幸福观念,兼容并包的心态和独立进取的人格等。

——摘编自刘志山《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

材料二 随着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移民对加强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移民对民族国家管理控制其领土事务的权威、能力提出了挑战。大量移民的移入带来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国民族的同质性和共同的价值观遭到挑战。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当代,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就是高技术移民的增加。大量的高学历、智力型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及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文化的内涵及由此形成的独特伦理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移民的主要影响。
2021-06-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2021-05-09更新 | 469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早期,英国 厂对于失去土地的“自由劳动者”并没有吸引力,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工作时间长等使农民宁愿乞讨或等待政府救济而不愿到工厂做工。工业革命中后期,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保证工资、普及中学教育等,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相对容易。19世纪上半叶,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0余万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非农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领域。由于失地农民的压力,英国政府主张将有劳动能力的贫民移民海外,1846-1850年英国每年向殖民地移民19.9万人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时间人口迁移方向人数(万)目的
19501969年底上海外迁137.73支援外地建设
49541956年底黑龙江北大荒37垦荒
19541957年底新疆建设兵团31屯垦戍边

——整理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三199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

——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近代人口迁移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作用。
2021-07-0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