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秦朝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这一宪法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出自哪一历史文献?根据材料指出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它颁布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2021-09-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其中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秦汉时期的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村土地开发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3 . 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通典》记载了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为防止人口的无序流动,唐玄宗时委派宇文融进行括户,并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

材料二 宋代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有常产的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是佃户主户的雇工和佣工,另外宋代还将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户籍制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A.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B.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官员考核制度,从而使选官制度不再是单纯的考试制度,而是在社会上发挥着无形统合功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其“统合功能”
A.有处于维护文明的稳定和连续B.保证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C.有利于促进各阶层的均衡发展D.有利于选拔较高素质的人才
6 . 唐代中央重视向地方民众核实地方官员的政绩;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也可以“诣阙”请求官员去留。这些举措
A.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稳定B.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C.导致地方官员权力的萎缩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的统治阶层认为,巡按是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明太祖说:“民之休戚,系于牧民者之贤否,咨询得失,激浊扬清,则系乎风纪之职。”在中央,明代巡按的选拔、遣派、考核都由皇帝直接负责;在地方,还设有专门的衙门,不受布政司和巡抚的管辖,会同巡抚行使监察人事司法之权,巡按对六品以下的官员还可以直接问拿。明代还建立了以卑临尊、岁一更替、任职回避等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加强了对巡按御史的管理,仅在英宗时期,就对25名巡按进行了指控。明代时期,在地方设立的按察司与巡按的按察司制度相互配合,双轨并行,形成了明代独特的监察体系,在监察地方吏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赵京京《明代巡按制度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年),虽然沿袭明朝巡按制度,并“许巡方御史不时纠劾”之权,但顺治帝也一再声称,巡按御史“贪婪掊克者甚众”,甚至每有巡按贪赃枉法,便有满族官僚借端倾陷汉人大臣,致使满汉官僚尖锐对立。顺治十一年(1655年)四月,郑亲王济尔哈郎还以奉差官员随带员役、马骡、廪粮草料等项甚多,直省地方频年水旱,供应艰难为由,提出暂停派遣巡按的意见。顺治十七年(1661年)六月,都察院又以云南用兵,粮饷不足,请停巡按御史。

此后,顺治帝令大臣具奏,从而引发了一场巡按废遣之争。清初著名史家谈迁在论及顺治罢巡按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盖满人意以巡使掣其肘也。顺治十二年(1656年),都察院左督御史龚鼎孽力请恢复巡按,但满人不以为然

——摘编自林乾《巡按制度罢废与清代地方监察的缺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巡按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罢废巡按制度的原因。
2021-03-0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社会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起源于汉朝。北魏太武帝时正式批准死刑复奏制度,唐太宗将三复奏改为五复奏,明律规定“凡死罪囚,不待复奏汇报而处决者,杖八十”。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①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②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
③使立法科学化、人道化   ④体现“明德慎罚”的统治思想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9 . 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材料表明当时
A.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B.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
C.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D.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古化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同时,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
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
2018-07-07更新 | 60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