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体育观念

材料一   1932年政府声明,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宗旨包括

1)打破日本利用奥运会将傀儡政权合法化的阴谋。

2)有一个中国人参赛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30年代“体育救国”的口号响彻全国。

材料二   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说:“运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50年代,清华大学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材料三   1980年,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打造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新口号。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

2001年新华社在社论中高呼:“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潜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体育观念的历史变迁。
2024-0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8年,西迁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务通则》中明确指出:“博先于精”,“能与知”并重,是课程设置和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的指导原则,必须贯穿于教学之中。联大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和共同必修课、充分选修课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学生在修业期间,须修满一百三十二学分,及党义二学分,体育八学分,军事训练六学分。”材料表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A.将德育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B.施行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以服务战时需要为办学首要任务D.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023-02-08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独立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通过戊戌维新思想解放的浪潮也波及了女性世界。在新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妇女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她们向往西方国家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妇女自身所以受到沉重压迫迫使她们深切认识到:要改变在家庭、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就必须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术。这种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激励着广大有志女子勇敢的跨出国门,奔向先进的西方求学。

——刘杰:《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原因。
2022-05-20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使用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轫。

——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清末,封建教育制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加之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紧,民众对清政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为消弭革命,清政府于1901年颁布“兴学诏书”,拉开了教育制度改革的序幕,诏令颁行后,全国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建立。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卵学制”。1905年清帝谕令:“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地方上设劝学所以推广教育,中小学堂增加了外国语、博物、理化、法制等课程;大学堂所授则几乎都是近代科学。经过十余年的教育改革,一套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许多教育改革措施为后来的中华民国所保留和沿用,新教育使广大青年不再围于封建传统,对政治风云变幻异常敏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仍贯彻“忠君”、“尊孔”的思想,读经讲经占课程很大比例.

——摘编自白水、周飞《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推行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教育制度改革。
6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2022-04-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2届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民国时期福建地区农业学校统计表。

创办时间

学校

分布

办学主体

办学层次

19121926

福清县立初级职业学校等2

福清、厦门

官绅合办

侨办

初级/高级

19271936

协和农业职业中学等5

福州、邵武、晋江

教会办

民办

初级/高级/高等

1937-1949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等12

莆田、浦城、永安、上杭、龙岩、平和、福清、德化、南安

公办

民办

初级/高级/高等


据表可知,当时福建(       
A.农业教育地位日益突出B.近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C.农村经济实现艰难转型D.近代农业教育渐成体系
2022-03-06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所示为1881年留美归国学生的职业和人数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国务总理1人外交官员11人电报局长4人工矿产业7人
外交部长1人大学校长2人电报官员6人兵器工厂2人
侍郎1人教师1人海军将官4人报业记者1人
公使2人铁路局长14人海军舰长4人
政府公职7人转入商界8人海军军医3人
律师1人海关职员1人海军军官8人
A.大部分归国学生从军B.归国学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中国教育实现近代化D.清廷的对外政策走向了开放
2022-02-2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82年,法国基础阶段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课为基础阶段学校的必修课以法国历史为主。此外,政府还特别重视法语教育,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法语教学过程中。法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政治与教育的结合B.完善了民主共和政体
C.弥合了各政治派别的分歧D.吸收了巴黎公社经验
2022-0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四地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34所大学设立俄语系和科;初、高中学校优先教授俄语课程
1954高中外国语课程仍以俄语优先
1957俄语与英语比例应为11;高中英语课开设面扩大
1964《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学校教育第一外语
1978《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外语课语种要以英语为主;高考考生参加外语考试
1979教育部要求以英语教育为主,注意日语、德语、法语等外语多语种比例
2001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2017教育部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新高考外语科目可以一年两考。

——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01-24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