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业态

行业分布相关史实
农业劳动1939年起,陕北公学负责何家山共2100亩的开荒任务。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整队上山开荒,冼星海等教员也踊跃参与,并在劳作之余创作出《生产大合唱》
工业劳动1937年,延安抗大学生和陕北公学学生联合部分延安居民成立了工业生产合作社,从事衣被、鞋林,食品等生产。1940年起,中国女子大学设立手工业工厂,制造药丸、编织羊毛制品
商业劳动皖南事变后,行政学院公私合股经营大公商店;将消费合作社扩建成合作商店,并在三个分校开设支店;中国女子大学扩大了原合作社的食品部和日用品部并将自给有余的自制豆腐和豆浆出售盈利
校园建设劳动1937年,陕北公学初建时,师生们走上清凉山,抢起镐头挖客洞、筑讲台、修操场还在延安北门外修筑了一座可容纳八百人的大礼堂;中国医科大学全体师生一同开菜园,修教室、实验室、礼堂等

——摘编自吴叶林、潘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校劳动教育的构建路基与实践启示》

材料二 2018年的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提显示,全国6岁儿童近视率达14.5%,小学生达36%,初中生达716%:高中生达81%。此外,肥胖率增高,征兵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分析人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青年学生缺乏锻炼,学校、家庭忽视劳动教育。虽然动教育与体育具有不同的表现彩式和目的追求,位劳动教育可汉从身心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决定人存在和发展的本体性的意义和价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不久后,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

——摘编自吕晓娟、李晓骑《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对近现代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9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