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跑出醋碟者,谓之虾生。岭南西道,鄙俚重之,以为异馔也。”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哪-朝代的历史(     
A.西晋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3-10-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王忠嗣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等四镇节度使,“劲兵重地,控制万里”;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胡人安思顺执掌河西节度使,并兼任朔方节度使,精锐兵力十余万。唐朝的边将重用政策(     
A.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布局B.导致边疆局势可能突变
C.意味着政治制度运作成熟D.源于帝王好恶的随意性
2022-10-0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4 . 《唐大诏令集》中记载,安史之乱后,“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读通鉴论》中也说“唐立国于西北而置根本于东南”,屡经大难“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由此可知,唐末的藩镇(   
A.推动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B.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使地方脱离中央趋势增强D.加强了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6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