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羁縻制度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唐朝建立之初,继承汉朝、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经验,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东西南北条件较为成熟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设置羁縻府州,有记载的最多时数量达800余个。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羁縻府州之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在羁縻府州的周边积极开辟互市贸易、屯兵屯田,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羁縻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羁縻府州政策进行评价。
2 .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淮南节度使李绅请求在全国各地以州名铸钱,大小径寸都保持开元通宝的形制。得到允许后,各地纷纷铸造大小轻重不等的钱币,并在背面标记本州州名,史称“会昌开元钱”。“会昌开元钱”的铸造
A.促进了朝廷税收的增加B.造成了中央权威的削弱
C.实现了国家币制的统一D.推动了纸质货币的诞生
2022-03-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4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与行政区划

材料 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性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一般情况下,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宁夏一带的黄河一线,一次就设置四十四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又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六年之间封侯143人,意味着设置143个侯国,这些侯国少数以一个整县置,大部分是从秦代旧县划出部分地而设立。这说明汉初短短几年之内,就至少增加100多个县级政区的建置;再如隋后期原有郡190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逐,李唐为了壮大势力,招降纳叛,凡是表示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一时间,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但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者,往往不能持久,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大量免侯削爵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代节度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多次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巩固,“制天下以为十道,统之以都督,遐荒四达,合为一家”。在各地并未设立节度使,而在全国推行府兵制。《历代兵志》曾记道:“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然犹未以名官”。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但这时节度使只统兵,州郡政务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

材料二 为了统帅边兵的需要,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加重,统领地区不断扩大。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下令幽州节度使增领卫、相、洛、冀、魏、贝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有些甚至一人兼领数镇节度使,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材料三 节度使所控制的割据势力,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军事势力迅速发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曾“举管内户口,壮者皆集为兵”。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经弓矢,使农隙习射,发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成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二万。其余一些大的节度使所控制的藩镇兵力也不下万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正文《论唐代节度使的兴起和演变》


(1)指出材料一中节度使的职责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二反映出唐代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为唐初十道划分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道的划分
A.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B.遵循了山川形便的原则
C.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反映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初,“崔卢李郑王”号称一流大姓。唐朝历任宰辅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即占27人,其余如荥阳郑氏10相、博陵卢氏8相。五姓“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以至于唐文宗也发出“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的慨叹。由此可知
A.贵族政治色彩较为浓厚B.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
C.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D.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有限
9 . 唐朝前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这一变化表明
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
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
10 . 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极个别藩镇即使割据,也“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据材料可知藩镇割据
A.始终伴随唐王朝演进过程B.严重削弱唐王朝统治力量
C.直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D.完全无视唐中央政府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