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宋太祖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强干弱枝B.重文轻武C.积贫积弱D.分化事权
2 . 北宋建立后,武将中只有狄青当过枢密副使,这已是武将能做的最高官职了。像唐朝那样出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这主要是因为北宋
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B.统治秩序非常稳定
C.科举取士名额增多D.士人关心国家政事
3 .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丞相权力D.完善监察机构
2020-05-13更新 | 508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北宋采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方式巩固统治,被集中的权利不包括
A.军权B.司法权C.行政权D.财政权
2021-05-08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
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
7 . 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8 . 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
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

——摘编自易宁 《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宋时期,代表民间舆论的谣谚文化盛行。前期君主大都能从谏如流,把“观政听谣"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两宋末期具有煽动意味的谣谚大量出现,朝廷采取了高压政策禁止其传播。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两宋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宋廷管控民间舆论维护统治
C.官民在政治上进行良性互动D.民间对政治的认识趋于理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