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2022-06-29更新 | 42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请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教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代此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健全了地方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有一天,太祖文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解决办法?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积极效果?
2021-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D.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0-11-0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A.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2021-06-05更新 | 1605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宋史》等文献记载,知府“总理军政”,“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这反映出
A.中央设置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官B.州府和通判共同行使行政权
C.通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D.通判有权直接向朝廷上奏
2020-05-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实验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