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1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2022-11-29更新 | 84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1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成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北宋的陆路交通网络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以开封为中心的滑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开封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行业门类多达二十多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泞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

——摘编自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并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进行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论述北宋建都开封的利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9-06更新 | 6372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
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
2021-07-13更新 | 101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8 . 据统计,北宋自建隆二年(961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路的雄州(今雄安新区)共52人次出任知州,其中武臣49人次,文臣2人次,1人身份不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A.改变了重文抑武的旧制B.选人用人制度尚待完善
C.以武抑文加强地方控制D.重视边疆治理的实效性
9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仿照示例指出汉武帝治国举措及其判断依据。
示例:举措,盐铁官营;依据,设盐官、铁官,直属中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评价宋初的地方治理措施。
10 . 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
A.防止地方割据B.削弱相权威胁
C.应对北方隐患D.整顿地方吏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