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

——摘编自易宁 《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的原因。
2 . “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未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知识阶层人口较前众多,社会基盘较前广大,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由此可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原因有
①统治者的崇文国策   ②知识分子社会基盘扩大
③理学教育普及   ④印刷技术的提高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 . 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说:“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将士惰偷,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府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以上材料揭示出宋朝
A.冗官冗费的问题突出B.积弱的表现和原因
C.王安石变法成就显著D.儒学出现复兴潮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这个朝代是很值得史学家深入研究的。武人出身的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深谙军事权力之重要性,但他不是靠暴力打压武人,而是巧妙地运用制度建设来遏制地方专权。首先,温情地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之后布署军队以“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又用“更成法”将兵将分离。解决完武人乱政隐患后,他基本上是完全重用文官。在地方派文臣出任知州、知府、知县,另设各级通判,“事无大小,宜与通判或判官、录事同栽处之”,而且人为地将各级政府的财政、司法、军事、行政权力分散,又将官、职与差遣分离,“官无定员,无专职”。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

材料二 宋初强化集权的措施应该是一把双刃剑,赵匡胤可以说是顾此失彼。五代十国的乱局虽然终结了,但新问题的危害并不亚于藩镇割据,可谓矫枉过正。过分地重文轻式,致使养兵虽多,却指挥不灵,战斗カ弱。由于集中政权,分散各地权カ,加强皇帝权力,庞大的官吏队伍,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腐朽无能的官僚机构。这样,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的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经济的繁荣程度远高于隋唐的家王朝,财政却是年年告急,最终屈辱地被北方异族灭亡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和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