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B.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D.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2 . 宋代在州上设路,并设路一级监司。监司分三部分:转运司负责财赋,提点刑狱司负责司法治安,提举常平司负责赈灾救济、巡察官吏。宋代设置监司主要意在(     
A.规范地方行政B.提高行政效率C.完善中枢机构D.缓解财政危机
3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31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颐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赵宋王朝一改汉州、唐道的做法,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等四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政治权力
C.强化地方管控D.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2023-04-13更新 | 131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期,收乡长、镇将之权全部归于县,收县之权全部归于州,收州之权全部归于路的行政机构监司,收监司之权全部归于朝廷。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政策有效实施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C.君主专制局面基本形成D.国家统一日渐巩固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2022-11-29更新 | 8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
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D.巩固君主专制
2022-06-28更新 | 160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七)历史试题
8 . 宋太祖认为,文臣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任知州,管理地方行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扩大科举规模,废除武举D.设通判,监督知州
9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2021-07-07更新 | 54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年)官员数(人)户数(户)户、官数比
140756796986301282
609125769070414721
737188058973634477
11904200012355800294
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
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2021-06-17更新 | 114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