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赦示祎之,帏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中康(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挨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汉武帝的统治,前后历54年之久,他在反击匈奴的长期过程中,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竭天下民力资财以奉其政,数十载无宁日,加之以重刑罚,穷奢丽,弄鬼神,终使民怨沸腾,社会后果极其严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汉武帝要保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必须及时的在政策上实现转折,使社会安定下来,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政策的转折出现于征和四年(前89)也就是汉武帝死前二年。这一年,汉武帝所颁布的轮台“哀痛之诏”,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它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

——摘编自田余庆《论轮台诏》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颁布《轮台诏》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汉武帝颁布的《轮台诏》进行简要评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为了便于统治,秦统治者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此后历朝大多如此。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贫民出身的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史》

材料三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播出后,掀起了一股研究张居正的热潮:张居正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百度百科》

材料四   和珅曾兼任多职,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等,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为巩固统治分别建立或完善了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

材料二   《旧唐书》卷八七《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代制度。《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皇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一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一《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三: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的具体内容。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哪一突出问题?
(4)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 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