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中央政府架构简图。这一王朝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2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军政财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019-10-18更新 | 364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2016-11-18更新 | 1051次组卷 | 66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016-10-11更新 | 76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创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2019-11-20更新 | 306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今中外,国家在权力分配上大都实行过权力制衡。

材料一:宋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神宗去世后,政治主张保守的司马光上台为宰相,尽废王安石任上颁布的新法,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助手韩缜、蔡确、章惇还分别把持了宰相、副宰相、枢密使等高职,但当时御史刘挚弹劾蔡确在神宗驾崩时没有按时守灵,说这几个人结党营私,他们便被迫辞职下台了。

﹣﹣摘编自朱韬《宋代官制的权力制衡术》

材料二:(美国)国会能够限制总统,总统也能对国会进行制约。例如法律要由国会制定,但总统对国会法案有否决权,特别是总统“搁置否决”(亦称“口袋否决”)更具有“绝对否决”的性质。美国最高法院也能牵制总统与国会,最高法院限制总统与国会的主要武器就是司法审查权。据统计,自1803年到1972年,美国最高法院共判决102项国会法律违宪。

﹣﹣摘编自樊体宁《论美国分权制衡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权力制衡的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央政府分权制衡的特点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不能反映
A.唐宋两朝中央都曾设置政事堂B.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
C.宋代政事堂与枢密院分掌大权D.唐宋中央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020-07-23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2017-10-18更新 | 385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创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