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中央体制:_____体制逐渐形成,__________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始终围绕着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而演变。
2023-09-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三单元单元整合
2 . 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瓮中,满即焚于通衢。”《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真宗时名相李沆说“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由此得出,北宋政治特征是(     
A.分工明确,制度完备B.因循保守,制度僵化
C.排斥异己,党争不已D.言路畅通,文人参政
3 . 宋廷对于宦官集团非常重视,他们常常被委以重任,“衔命赴边,寄任方面”。宋廷让宦官广泛参与西北军务,甚至让其直接统军参战。这反映出宋代(     
A.中央行政分工明确B.军事决策体制紊乱
C.宦官地位开始上升D.皇权专制统治加强
4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入”,“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当时(     
A.守内虚外B.崇文抑武
C.藩镇割据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6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纲要上-每周一练(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造成官冗兵冗费
C.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8 .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9 . 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削相权以强化君权D.践行重文轻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宋为了分割宰相权力,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种制度是( )
A.内外朝制度B.一府两院制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