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23-05-25更新 | 89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械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已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亭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命人违选历代帝王事迹编成《帝鉴图说》(图)《帝鉴图说》自问世以来备受各阶层读者青睐,四百年间多次翻印传抄,至今有汉、满、日等多种语言文本传世。

(3)根据材料三的图文信息,概括《帝鉴图说》的特点。张居正以帝师身份位列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他能否像丞相一样威胁皇权?请简要阐述理由。
2021-06-07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热身练(一) 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务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整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10-1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随堂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