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命参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命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由此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C.目的是完善集体宰相制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 . 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
A.行政B.军政C.财政D.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参知政事等职。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签判B.知县C.通判D.参知政事
4 . 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
A.南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政策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
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D.岳飞反对政府与金媾和
2020-01-18更新 | 78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朝时期,相互牵制的中央机构是
①参知政事   ②枢密院   ③三衙   ④三司   ⑤知州   ⑥通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⑤⑥
6 . 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7 . 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往往通过采取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来削弱相权、加强监察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西周分封制与元行省制B.宋代通判与明监察御史
C.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D.宋中书门下与元中书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最准确的是
A.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B.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结果
C.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D.杯酒释兵权的不良后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2017-10-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
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
2017-10-19更新 | 517次组卷 | 20卷引用:泰安知行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模拟训练题(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