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中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共同体现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相权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六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北宋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务层次与决策流程方面。就政务层次而言,事关“军国之体、安危之机”之事,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二府宰执决策。“三司”则负责日常财税政策等庶务;就决策流程而言,二府多具裁决权,三司则具体执行二府指令。但在承受君主诏令时,尽管二府系与君主共同谋议决策的中枢机构,敕、宣由其制定下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君主诏旨,不经宰相直接发往三司。

——摘编自张亦冰《北宋三司与宰相职权关系新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二府三司的职能,并概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削弱相权措施方面的不同,并说明宋代措施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的正式官员,除非特有诏旨,不管本司事务,故称为寄禄官,简称官;职,也称帖职,用作文学之臣的荣誉衔;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称差遣,也称职事官。这种体制(     
A.加强了封建专制集权B.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
C.提高了官员工作效率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祖在位时通过扩大科举网罗人才,同时也曾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少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称门生。”这一诏令
A.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旨在防止结党营私加强皇权
C.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保证了科举考试客观公正
5 . 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冗官冗费B.分权制衡C.相权削弱D.皇权至上
2021-09-05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7 . 宋代中央政府发递文书有两大渠道:一条是按制度规定,经过门下省的通进司、进奏院进行发布;另一条是制度外,绕过中央官僚集团,由御前经入内内侍省直接下发。这体现了宋代
A.监督官员力度较大B.君相权力矛盾突出
C.国家官僚机构臃肿D.地方管理制度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9 . 唐代政事堂下发政令的文书,称为“堂帖”。宋代皇帝认为“前代中书以堂帖指挥,其势重于敕命”,遂用“札子”代替“堂帖”,由宰相、副相、参知政事依次押字于下。这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中书门下职责分工不清
C.政事堂议政功能丧失D.三省长官权力日趋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