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北宋时期,掌管枢密院的长官绝大多数是文人,只管军事,没有实际指挥权,在发展过程中,曾长期不设枢密使及副使,主官称知枢密院事。宋代统治者此举主要目的是
A.坚持重文轻武的原则B.对地方机构进行节制
C.推动中央官制的成熟D.制衡权力以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 .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所置空格的机构应该是
A.刺史B.中正C.御史台D.提点刑狱司
2022-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名臣包拯曾直接总管国计,应承四方贡赋之入,在边境上“置场和市”,设立收税的贸易市场,发展边境少数民族的贸易。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
A.参知政事B.三司使C.枢密使D.丞相
2022-03-1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史﹒职官志》记载了当时“参知政事”的职能:“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由此可知,当时设立这一官职的目的是
A.分解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B.强化思想控制,监察失职官员
C.增加职官设置,提高行政效率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8 . “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宰相),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而位高权重。因此君相之间,相爱相杀,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相”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朝设左右丞相协助皇帝理政B.唐代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同平章事”职务是宰相D.明代朱元璋永远废弃宰相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宋代在相权力上呈现弱化的发展态势”,这种“弱化态势”体现为
①设参知政事②设提点刑狱司③设路、州、县④设三司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04更新 | 36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