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记载,北宋规定,在皇帝登基前就要学习《孝经》,登基后,皇帝不仅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还常与辅臣讨论《孝经》,甚至也亲自书写《孝经》,作《孝经》诗,挂《孝经图》,还将御书《孝经》刑刻于石碑,时时警醒自己。这一现象
A.体现了程朱学说思想内涵B.开启了以孝治天下的模式
C.改变了儒家传统伦理结构D.体现了儒学政治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3 . 据《宋史》记载,朱熹上奏皇帝:“陛下即位未能旬月,而进退宰执,移易台谏,皆出陛下之独断,大臣不与谋,给舍不及议。此弊不革,臣恐名为独断,而主威不免于下移。”材料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理学有效制约君主专制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传统君臣纲常受到挑战D.缺乏君臣对话的机制
2020-07-2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是最重要的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对辽、西夏的战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2017-10-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大洋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下列对此段史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北宋当时不存在外忧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未奏效
C.宋代政府多奸臣当道
D.太宗仍将巩固专制集权作为首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