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宋朝,三省中“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主事的都是临事差遣官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A.强化君主的政治核心地位B.为了防止官员间勾朋结党
C.汲取唐朝武人干政的教训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使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石林燕语》载:“本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薛文惠公等为之副而难其名,召学士陶谷问:‘下丞相一等有何官?’谷以‘唐有参知政事’对,遂以命之。”参知政事任期情况表(局部)(北宋可考的参知政事共有87人),结合材料信息,以下对于参知政事的认知正确的是:
具体人员任职时间任期
薛居正乾德二年四月至宝六年九月9年5个月
刘熙古开宝五年二月至开宝六年五月1年3个月
李穆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至雍熙元年正月2个月

①参知政事经历了唐朝至宋朝的变迁
②北宋参知政事的任期未有明确规定
③北宋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总理财政
④任期无定期是北宋皇权加强的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5-17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3 . 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市民阶层的世俗化文化倾向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2021-05-17更新 | 86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12 3”之2018年名题分解课时练(3)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课 从汉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4 . 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2021-05-14更新 | 1415次组卷 | 2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03古代中国的中央官制
5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A.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B.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D.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2021-05-13更新 | 622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2君主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
宋代具有信息与侦查职能的机构、职位
机构/职位通进司与閤门司皇城司御药院走马承受军校、密探
职能扼守信息沟通要路在京师刺探监察传递内廷信息按刺地方物情博访外事

由上表可知,宋代
A.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B.君主比较体恤百姓
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D.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2021-04-25更新 | 57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4
8 . 宋史专家邓小南先生指出,宋代“祖宗之法”的基本原则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
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为主
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D.全面推行“内轻外重"政策
2021-04-19更新 | 864次组卷 | 10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4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10 . 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尽快医治创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偃武修文”政策。这一政策(     
A.体现对社会管理的放松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D.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