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3 . 宋代,在朝廷形成了以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的中枢分权格局。这格局旨在
A.实现崇文抑武B.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积贫积弱D.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的正式官员,除非特有诏旨,不管本司事务,故称为寄禄官,简称官;职,也称帖职,用作文学之臣的荣誉衔;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称差遣,也称职事官。这种体制(     
A.加强了封建专制集权B.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
C.提高了官员工作效率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
A.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B.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
C.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D.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
2021-05-13更新 | 624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如图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9次组卷 | 48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016-10-11更新 | 761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