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水浒传》开篇云:“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即参知政事)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作者的叙述折射出宋代(     
A.财政问题困扰统治B.中枢权力的演变
C.政府注意赈灾抗疫D.农民起义的频发
2 . 宋代的政治制度,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也就是说,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目的是使职官与“差遣”制衡B.旨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C.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8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83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宰相赵普拟名后上交,太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把名纸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再次将此人名纸送上。太祖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说:“便照你意见用吧!”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皇权深受相权束缚B.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
C.政治运作程序僵化D.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高
2022-05-02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7 . 宋代宰相不至像明清一样没有权力,不过即使得到权力,达于极盛,一旦失去了天子在后面的支持,亦同样会变为匹夫一名。地方官也是这样,不管地位如何良好,只要君主一纸命令,职位便简单的交替。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中央与地方官制紊乱B.君相矛盾基本解决
C.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D.中枢机构已被架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太祖时期,沿用唐后期形成的中书门下制,形成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三司制度;神宗时期,废除中书门下体制,赋予中书、门下、尚书各自权责,三省长官实行兼职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均是宰相。这一变化
A.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三省制衡机制
9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30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