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宰相的独白

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指的是官僚机构中奉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小乙同学为汉武帝时期的宰相(丞相)写了如下独白:

“我太郁闷了!最近皇上提拔了一些亲信侍从,组成了宫中的决策班子——中朝。我逐渐地被边缘化,主要是干些执行命令的活儿,已经挤不进决策圈儿了。中朝的这些官员对皇上唯命是从,皇上也不用担心谁会威胁他的皇权了,我风光无限的历史也结束了。”


请根据所学和范例,为宋太祖时期的宰相撰写一段独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同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幸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确立于哪一个王朝的什么制度?图二是什么制度以及有怎样评价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初年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随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谊,定内外之官。其总务者曰①内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法者曰御史台。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沿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为②军机处,与枢密院对掌大权,并成为“二府”。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府库,悉隶③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④汉初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然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已明矣。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处划线部分有三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进行改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宋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唐末五代的武人政治,宋太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宋代科举取士,儒生基本上是经由竞争,以经典知识与文字表达能力,进入文官系统。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

宋代优遇士大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来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

——摘编自许俾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从中世向近世转变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朝代的中央机构组成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载体制的形成。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文明(如手工业)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相应地促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根据德国库恩《两宋文化史》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朝代并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来代形成“君主独体制”在中央机构设置上的举描,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的表现,
2020-11-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载体制的形成。宋代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材料二     宋代的主干力量来自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宋初,君主们大力发展科举以及太学制度,这使朝廷任用的很多宫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

---根据[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整理

材料三     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代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根据[德]库恩《宋代文化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载体制”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表现。
2020-09-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作用是什么?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