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2 . 据载,长翅帽(如图所示)的发明者是宋太祖。有一次,在听取大臣奏章时,他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心里非常不痛快。之后,他传旨在官帽后两侧分别加上长翅(以后越来越长)。从此大臣上朝,只能面对面交谈了。这一改变有助于
A.增加决策透明度B.提高议事效率
C.缓和大臣间矛盾D.加强皇权统治
2021-01-19更新 | 313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  )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1-20更新 | 35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卷
4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
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2020-06-08更新 | 158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22次组卷 | 79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020-04-16更新 | 309次组卷 | 39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朝三司与宰相的职权关系颇为复杂,一方面三司作为宰相领导下的中央财务职官系统,在财务行政中须报请宰相决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过多种渠道,不经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务运行中的地位表明
A.政出多门使决策的效率降低B.中枢机构职能划分得以理顺
C.君主力图强化对政务的掌控D.官僚机构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9 .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019-12-05更新 | 190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2019-11-20更新 | 306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