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9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3 . 1112年,宋徽宗认为以左、右仆射为左、右相,是“以仆臣之贱,充宰相之任”。遂改左仆射为太宰(首相),右仆射为少宰(次相)。宰相官称的变化
A.折射出文官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反映了贵族政治卷土重来
4 . 《水浒传》开篇云:“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即参知政事)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作者的叙述折射出宋代(     
A.财政问题困扰统治B.中枢权力的演变
C.政府注意赈灾抗疫D.农民起义的频发
2022-12-22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峰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宰相等重臣拟定谏官候选人名,而皇帝掌握最终定选之权,皇帝“亲阅人才”,圣断后经由中书除授、侍中封驳方能定案。谏官拟定,皇帝以“御笔”“手诏”等形式公之于众。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选拔制度(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形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逐步走向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时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经筵”制度的形成
A.使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B.得益于宰相地位的提高
C.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D.扩大了古代教育的对象
2022-06-03更新 | 52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对官制进行了调整,枢密使和宰相在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北宋官制的这一调整
A.凸显了政府重文轻武政策B.缓和了文武官员的矛盾
C.强化了皇帝对军政的控制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9 . 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2021-05-14更新 | 1410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964年,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地位低于宰相。开宝年间(968-976年),宋太祖赋予参知政事与宰相更知印、押班和奏事权。宋太祖意在
A.提高宰相地位B.加强君主权力
C.提升行政效率D.精简政府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