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端明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这说明宋代(     
A.中枢机构互不统属B.冗官冗费日益严重
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重文抑武十分明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最早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原则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美国的政治分权就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典范。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已为接受新型的分权思想做好了准备,加之作为曾经被殖民的美洲人,民众渴望更多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可以说分权原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分权原则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无权力中心,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该原则是一个国家的权力的划分形式,一个国家的权力在谁手中、如何行使,决定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这种制约与平衡也为更多国家所认同。

——摘编自吕艳《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的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分权和美国中央权力制衡机制的主要不同。
2022-08-05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代的政治制度,除官职之外,另有所谓“差遣”。也就是说,有官职者未必有权,必须由皇帝别敕“差遣”,才能治其职掌范围以内的事。纵使是宰相的分内之事,皇帝也可以别遣他官办理。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目的是使职官与“差遣”制衡B.旨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C.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宰相等重臣拟定谏官候选人名,而皇帝掌握最终定选之权,皇帝“亲阅人才”,圣断后经由中书除授、侍中封驳方能定案。谏官拟定,皇帝以“御笔”“手诏”等形式公之于众。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选拔制度(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形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5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34次组卷 | 18卷引用:纲要上-每周一练(五)
6 . 我国的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除元明两代外,其余各代一般都分设几个机构,这样就形成了宰相机构的分权。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特点是(     
A.职责不清效率低下B.分权制衡服务皇权
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2-07-06更新 | 1754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2022-07-06更新 | 1770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泰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凡是皇帝颁行的诏令,都要先经过中书省讨论后拟定。中书省所起草的诏令,在颁行前,必须经过门下省审议,如有不便,门下省可以驳还重议。唐尚书省机构很完备,秦汉以来,三公九卿所掌管的军政事务,大体上都已并入尚书省。在尚书都省总管下,六部尚书分管全国军政大事。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裁决机制是依托于二府三司体制之上的君主专制,在行政体制上可以称之为中书门下体制,以中书门下为首的政务裁决系统完全脱离了三省而独立运行。制敕文书的起草实行内制和外制分工的机制。文书的传宣、封驳以及上奏文书的通进等都已经成为由专门机构负责的独立环节。在北宋的政务运行机制中,最高政务的裁决、制敕文书的起草、文书的流转与落实到文书体式上的职衔签署等四者之间尽管有交叉却是相对独立、互相分离的。中枢文书行政的前三个层面都是依托于差遣性的职衔。而三省制的框架主要是存在于行令的程序之中,即文书流转和签署的环节,在前两个层面,三省不发挥作用。

——摘编自刘后滨《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的变化。
2022-07-04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采用二府三司制,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遣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2022-06-24更新 | 372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线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