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内外大小衙门,一应干部系军、民、站、金场、银冶、茶、盐、铁户、课程、宝钞、刑名、选法、粮储、造作、差役等事,毋得隔越中书省辄使闻奏。这反映出(     
A.西汉皇帝权力加强B.唐朝中书省集体议事
C.元朝宰相权势较大D.明朝中央集权加强
2 . 下列中枢机构,按照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②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③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④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④③
3 . 下表与元朝的行政制度有关,与空格处①②③对应的是(  )
中央机构 主要职能
主管行政
枢密院
主管监察
A.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B.行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
C.宣政院、主管军事、御史台D.中书省、主管军事、御史台
4 .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材料二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街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街,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中尚书省的职能并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020-1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枢密院处理军务时,“每事与中书省共议,然后奏闻”,而皇帝大多不愿意亲自处理政务,甚至“溺于娱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元代
A.中书省职权与唐一致B.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C.皇帝的权力严重受限D.枢密院职责有所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蒙古国时期,最高行政官员是“札鲁忽赤”。后来掌管诏旨文书的“必阇赤长”角色日显,汉人称之为中书令;忽必烈即位以后,在形式上模仿宋金官制,设中书省行使札鲁忽赤和必阇赤长的职权。据此可知元代的中书省
A.承袭了蒙古族旧有的政治制度B.放弃了蒙古旧制改行汉族制度
C.继承和发展了隋唐三省六部制D.体现了内廷机构外廷化的演变
7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这一变化
A.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
B.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C.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
D.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9 . 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如果你决定不怕权威进行反驳,可以举例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