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去卫国,卫灵公问他在鲁国得到俸禄多少,孔子回答:得到粟6万石。卫国便同样给了孔子粟6万石的俸禄。这说明春秋时期(     
A.世官制已受到了破坏B.军功制广泛流行
C.中央集权制初步确立D.察举制成为主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的崩溃了。

材料二:科举制的发展终究是不可遏制的。唐朝越到中后期,越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员。从朝廷到民间都认可了科举制的正途地位……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过于复杂,早已溢出官员选拔这一层面。它带来的利弊得失很难衡量,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发生了这样一场巨大变革,将中国政治文化史齐腰而斩,分裂为面具迥异的两段。

——据押沙龙《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官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发展不可遏制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 . 秦汉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1)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
①西周至春秋的________制,形成________政治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制等,到秦朝形成________政治。

(2)秦朝选官制度: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3)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选官是怎样确立的?其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分哪几类?有何积极意义?
①确立:(前134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________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②选官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能力
③分类:察举分________科和________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________等。

④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4)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怎样开始实行的?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何影响?
①实行: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年,魏王________开始推行。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________,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州、郡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________
②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并重,发展到后来主要看重________

③影响/评价:将选官权收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________,下品无________”的局面
2022-06-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前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为下列一组诗文确定一个主题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A.选官方式的演变B.诗歌风格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形成D.宗法观念的瓦解
2022-01-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诗经》记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对材料中体现的选官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的选官制B.是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的
C.是贵族时代垄断高官的世官制D.适应了战国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7 . 西周的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战国到秦朝的选官制度为军功爵制;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主流选官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割占据主流。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出(     
A.选官权力逐渐下放到地方B.选官方式越来越公平公正
C.选官标准越来越依据血缘D.选官制度越来越趋于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卿大夫争相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有能力的人顷刻间就可由布衣变为卿相。如卫鞅本是魏相的家臣,入秦后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便成为秦的高级官员,主持改革国政;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凭借其才能成为秦惠王的相。这从侧面说明,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受到冲击B.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C.察举制度日渐完善D.魏国文化教育发达
9 . 历代王朝重视调整选官制度以适应统治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实行世官制。王朝主要行政长官都由国王的至亲担任,这些人身兼二任,既是自己封地的主人,又实施受任于王朝的行政长官。“公有公门,卿有卿门”,当贵族因其罪过被国剿灭或削夺封号时,才能同时失去其官职。嫡长子以外的贵族子弟的封号是世代递降的所以有许多贵族子弟最后沦为平民,与此相联,其行政官员也依次递降。所以有许多贵族子弟最后沦为平民,与此相联,其行政官员也依次递降

——摘编自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元光元年(前134年),正式颁布了察举的命令,命令每郡国要向中央察举人才。东汉时期,被察举者有一年任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就要被撤换顺帝采纳左雄建议,用贤才必须经过严格考试,一考儒家经典,二考文书、表奏。“诸生通章问,文吏考笔,得考选。”公府初试后,还要在端门(御史台)复试。

——摘编自王文新《中国领导力提升系列:领导选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世官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与此制度相关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革察举制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汉察举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载:“(蒙)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这反映了秦代
A.普遍实行禅让制B.世官制影响犹在C.依军功大小授官D.察举制已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